研究所成立于1958年11月,是以应用及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主的综合性化学、化工研究开发机构。
2001年按照中国科学院战略布局调整,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转制为企业,但研究生招生、培养、学位授予、毕业派遣等均以研究所的名义在中国科学院统一管理下进行。
1981年,研究所设立“有机化学” 硕士授权点,1996年“有机化学”成为成都分院首个博士授权点,也成为西南地区 “有机化学”专业首个博士生培养点。1999年建立“化学”博士后流动站,同年“有机化学”被确定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目前共有“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应用化学”共三个博士授权点,有“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分析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专硕)”共六个硕士授权点。
研究所拥有不对称合成和手性技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催化与环境工程研究发展中心、高分子化学研究发展中心、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析测试中心5个研究开发机构。拥有手性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在不对称合成与手性技术、生物有机、药物合成、有机合成、生物医学高分子材料、智能与储能高分子材料、水溶性高分子材料及表面活性剂、催化技术及新型催化剂、绿色化工、新型储能材料等领域开展研究。
研究所承担有国家“973”、“863”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应用研究与发展重大项目、中科院“西部之光”联合学者、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四川省科技支撑等项目外,还得到了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等大型国有企业横向合作项目的支持承担了大量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现为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863”计划、“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和省、部、委级重大科研项目以及一大批与地方和企业的合作课题,取得了一大批国内领先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及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0多项,申请专利452件(其中发明专利433件),获授权专利189件(其中发明专利171件)。
现有研究人员约300人,具有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科技人员138名。其中研究员42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博士生导师34名,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人才5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名。目前在读博士生89名,硕士生68名。 近年来,本所导师带领研究生相继在“PNAS”、“Angew. Chem.”、”“JACS”等国际知名刊物发表了系列文章,其中的两篇论文荣获2007年度中国首届“汤姆森路透卓越研究奖”(该年度全国共7篇化学论文荣获该奖)。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008年 5月出版的《2006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报道,在“SCI 2001—2005光盘版收录中国科技论文在2006年被引用篇数研究机构前50名”表中,我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127篇,引用次数555次,位列全国研究机构第33名及我国西南地区研究机构中第二名。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在我所研究生中设有“科学院院长奖”、 “朱李月华奖学金”和“西部学子奖学金”等多项奖学金。迄今为止,我所研究生中先后有2名同学的论文分别在2008年、2010年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4名同学获中科院“50篇优秀博士论文”奖,2人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特别奖”,19人获优秀奖,还有若干名同学获得“朱李月华奖学金”和“西部学子奖学金”。2005年1名在读博士研究生应邀参加在德国举办的第55届诺贝尔获奖者大会。17名在读研究生获得科学院以及成都分院研究生科技创新与社会实践资助专项支持。研究生在读期间享受普通奖学金、等级奖学金、研究助理津贴等多种奖助学金,获奖率百分之一百,基本上能解决在读期间的各项生活、学习费用。
本所的研究生培养一贯以狠抓质量为手段,为社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目标。研究生的培养不仅注重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创新能力,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硕士生与博士生的集中教学阶段注重基础理论,进入实验室开展学位论文实验研究工作阶段做到基础和应用基础并重,同时在学期间要求每个同学必须参加Seminar研讨课程。博士生的专题论证和累计考试课程又使研究生们能了解不同学科知识前沿。
研究所先后与美国、德国、英国、日本、法国、加拿大、瑞士以及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大学、研究机构及公司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通过建立联合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博士,进行学术互访、互聘以及交流讲学等方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研究所的研究开发和人才培养。
热忱欢迎有志从事化学、化工研究与发展的优秀青年到成都有机化学所求学,实现你的个人理想及奋斗目标。